美国大学教育:做人比知识更重要
讲到美国的大学教育,美国的大学教育并不只是传授学生知识,而是让他们有广阔的视野。美国基础教育是12年,小学5年,初中3年,高中4年。美国高等院校大约有4000所。但是大部分学校是面向社会的,培养应用型人才。
美国有私立大学和州立大学之分。私立大学教育经费与政府无关,学费颇贵,尤其名校,已达每年40000美元以上。州立大学教育经费来自州政府拨款,本州内的学生可减免学费。
一个大学如果有学科齐全的本科、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,并立足于突破性研究的就可以定义为综合型大学(National Universities)。综合型大学总数并不多,大约不到300所。如果你的学校有学科齐全的本科专业,生产一定数目的硕士学位但只有很少的博士学位,那就是“硕士大学”(Master’s Universities)。美国有600多所硕士大学。剩下的本科院校要有一定比例的学士学位。还有一部分学院生产一半以上的人文学士学位,故称为“文理学院”(Liberal Arts Colleges),美国有200多所。
更多的学校是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和一些职业学校或专门学校,如著名的朱丽叶音乐学院。美国没有体育学院,运动员的成长主要靠个人兴趣和私人资助。美国大约有1000多所社区学院。这些学校的学费相对便宜。两年后一部分毕业生可转到本科院校,学分照算。另一部分毕业生以他们学以致用的知识和技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。
美国的教育是通才教育,允许学生自由发展,这是教育的最基本要求。大学教育并不只是对某个技能的教育,而是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,大学中人人必修的核心课程包含不少文史哲,这是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明显的区别之一。美国大学生在中学时不会用大量的时间去做大量的习题,宁可去享受大自然。在美国的大学,学生们并不把考试当成目的,而是把求知、实用当成目的。
美国人没有名校情结,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学校,家长会顺其自然。美国的大学生把对社会作贡献作为人生目标之一。他们在中学、大学学到了一种社会的责任感。首先是做人,做人是根本,知识是次要的。
美国大学录取新生不仅看学生的高中成绩和像SAT、ACT 这样的英文、数学水平测试,还要看他们课外大量阅读或独立研究的有关信息,他们在艺术、音乐或体育等方面的爱好及成就,他们如何为社区献出时间无偿服务的情况,以及他们是否具有领导才能和团队精神,越是好学校越看重这些综合素质。美国各校招生没有“一刀切”的情况,它们没有规定SAT或ACT最低分要求,因为它们不仅要看学生的考试分数,还要看他们的道德品质,还从他们提交的天马行空、五花八门的作文中捕捉他们的心灵和社会责任感。